2019普立茲克建築獎在5日正式宣布,由日本著名建築師、城市規劃師與建築學者「磯崎新」所榮獲!他是第46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,也是第八位來自日本的獲獎建築師。
磯崎新博學多才、影響力深遠,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建築師。1960年代,他創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,成為首位在東西方之間建立深厚而持久關係的日本建築師。他對建築歷史與理論的學識淵博、見解深刻,他擁抱前衛,從不安於重複現狀,而是勇於挑戰。他對意義非凡的建築孜孜以求,創造出卓爾不群的優質建築精品,直至今日仍不受風格派別所限,反映其持續不斷的演化,始終以自身獨特的方式別出新意。
大分縣立大分圖書館
在國際建築界同行中,磯崎新以富有遠見而著稱,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,他的前瞻性思維方式、對「空間藝術」的深入執著以及超越國界的工作方法屢屢得到事實印證。這位多產的建築師一直致力於促進東西方之間的對話,重新詮釋建築領域的全球化影響,並鼎力支持年輕從業人員的培養發展。通過對各大洲建築技術的掌握、對場地和環境的理解以及對細節的絲絲入扣,他的嚴謹與靈活得到了完美展示。2019年度評委會的評審辭這樣寫道:「他兼具對建築歷史和理論的深刻了解,勇於擁抱前衛,從不滿足於復制現有;他對有意義建築的追求也反映在他自己的設計作品中,直至今日仍然不拘一格、不斷演進,其方式方法總有新奇之處。」
日本水戶藝術館
身為日本後現代派建築師,其融匯日本文化傳統與西方當代建築意象的美學,讓他在建築界開始發光。1931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島大分市,在戰亂時期誕生於世上的磯崎新,14歲時對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記憶,對他後來的建築理念不無影響,他認為建築的生命雖然短暫,但應讓當前的使用者感到愉悅,無論是偶然經過的行人或是周圍生活的居民。「當我成長到足以開始了解世界的年紀,廣島被投下原子彈,家鄉一瞬間毀於一旦。我是在核爆中心附近長大的,那裡是一片滿目蒼夷的廢墟,建築物摧毀殆盡,甚至看不到城市的影子,我身邊只有兵營和避難所。因此,我對建築的最初體驗是一片虛空,我開始考慮人們應如何重建家園和城市。」,正是城市在一夕成為荒地,「廢墟」建築隱喻不時在其作品中顯現。
卡達國家會議中心
多年以來,磯崎新的影響範圍和專案作品已經擴展至全球眾多國家,涵蓋各種不同的規模和類型。在美國,磯崎新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當屬洛杉磯現代藝術博物館(1986)和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迪士尼總部大樓(1991)。前者是對拱頂形式的設計研究,或者他所稱的“圓柱體的修辭學”,後者則是對幾何形狀更為有趣的創作應用,頗具後現代風格。
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
許多人透過1992年巴賽隆納奧運會的聖喬治宮體育館等著名建築瞭解到他的作品。他曾在中國主持設計諸多堪稱典範的建築作品,例如位於北京、2008年開幕的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,以及位於廣東的深圳文化中心(2007)。 磯崎新近年來仍保有非凡的創作活力,不斷創造建築代表作,如卡達國家會議中心(2011), 與安尼施•卡普爾(Anish Kapoor)合作為2011年海嘯受災地區設計的可移動充氣音樂廳“新方舟”(2013), 以及2018年落成的米蘭新地標——氣勢恢宏而不失優雅的安聯大廈。這些建築作品無疑再次證明了他的實力,理解錯綜複雜的區位環境並由此創造出一座非同凡響、精心設計、鼓舞人心的建築,從城市尺度格局到建築內部空間都成功可行。
美濃陶瓷公園
磯崎新是當代全球建築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,在不斷的探索中,不畏變革,勇於嘗試新思路。他的建築作品不僅基於對建築本身的深刻理解,更是基於對哲學、歷史、理論和文化的深刻理解。他融匯東西,絕非模仿拼貼,而是另闢蹊徑。作為慷慨奉獻的典範,他支持並鼓勵其他建築師,無論處於競爭關係或共同合作項目。鑒於上述原因,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委會選出磯崎新作為2019年度普立茲克獎獲得者。
安聯大厦
聖喬治宮體育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