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建築界最高榮譽「普立茲克建築獎」今年邁入第40屆,3月7日公布得主,高齡90歲的社會住宅大師Balkrishna Doshi為祖國印度摘下第一座桂冠,評審委員會推崇他「建築風格是一以貫之的嚴肅,從不花俏或盲從潮流。他有深厚的責任感,為自己的國家與人民貢獻出高品質、道地的建築。
評審團表示,Balkrishna Doshi對於建築的態度相當嚴謹認真,在他100多件作品當中,從不見浮華、追隨潮流的影子。Balkrishna Doshi對母國印度有著深刻的責任心,也渴望藉由高品質的建築為人們奉獻,其作品包含了教育文化機構、公共行政單位以及私人住宅。
其傑作之一就是印度中部城市印多爾(Indore)規模龐大的「阿蘭亞平價社區」(Aranya Low Cost Housing):6500多間房子,搭配迷宮般的通道、庭院與公共空間,約8萬名中低收入民眾安居其間,成為印度都市計畫的典範。
Balkrishna Doshi生於西部大城浦納(Pune),1947年從孟買(Mumbai)一家建築學院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,師從現代主義大師柯比意(Le Corbusier),1954年回到印度,參與柯比意在 昌第加(Chandigarh)與亞美達巴得(Ahmedabad)的計畫,後來也向另一位現代主義大師路易.康(Louis Kahn)學習。與其他國際性大師不同,Balkrishna Doshi雖然經常出國講學授課,但絕大部分的作品都在印度,不僅顯示他對自家土地與人民的奉獻,也代表他相信建築是一份公益事業。多西曾說:「我們談論居住問題、談論佔住者、談論村莊、談論城鎮,大家都在談論,誰來真正做點事情?我決定我要為『另一半人』工作,為他們工作,給他們帶來力量。」
Balkrishna Doshi也在獲得普立茲克獎時也將榮耀歸功於柯比意:「如果沒有我的導師柯比意,我不會獲得這個獎項。是他教導我質疑事物的本質,同時也鼓勵我發掘擁有現代語彙又具本土化的永續建築。」儘管Doshi早期的幾何混凝土建築作品看得出受到上述兩位建築大師的影響,不過從他後來眾多作品中便可發現,他不僅融合了印度歷史文化及工藝,更讓建築物與所處的環境與氛圍十分相容,是經過敏銳的觀察與社會經濟考量,並完全貫徹永續性。
早已獲獎無數的Balkrishna Doshi說道:「我想獲得這份榮耀對於印度來說是『非常、非常』重要的,當然他對我來說也很重要,但對於印度更是。……政府、決策者甚至每一位市民將會開始思考所謂『好建築』存在的意義,並且讓『好建築』持續在印度發生,也因此,我們就可以開始談都市化與都市設計了。」